摘 要:针对 H W F 型离心泵在硝酸铵系统中应用出现的泄漏状况进行分析研究,提出使用新型机械密封的可行性分析,解决化工生产中出现的跑冒滴漏状况,实现无泄露生产。
关键词:离心泵;密封;失效分析
1 引言
某硝酸铵系统用 HWF 型离心泵在实际运行中,频繁发生泄漏,密封在安装运行开始微漏,几天内泄漏量增大, 进而造成泵无法继续使用。 严重影响了装置的环保达标和长期稳定运行。
2 基本情况
该泵为 H W F 型无泄漏耐腐蚀离心泵,是一种单级、 单吸离心泵, 液体流向是从水平径向吸入, 垂直吐出,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:
介质成份: 不含颗粒杂质 9 1 % ~ 9 3 %的N H4 N O 3 液体;
介质温度 1 4 0℃流量 25m 3/ h ,扬程 3 2 m电机转数 2900r/m;
至高工作压力 1 . 6 M P a 。封形式, 检查失效后的石墨四氟盘根密封, 发现其损坏情况如下:
(1)盘根轴向尺寸被压缩很大;
(2)与轴套接触处有环状磨损痕迹;
(3)四氟盘根有断裂损毁情况, 接头处破损变形。
3 失效分析
填料密封是传统的接触式密封,密封性能较差,轴不允许较大径向跳动,功耗大,易磨损轴,密封使用寿命短。 因密封面较长, 摩擦面积大,发热量大,功耗大,如果散热不良,易加快填料和轴表面的磨损, 故为了增加密封寿命,允许一定泄漏量, 以保证摩擦面上的冷却与润滑。(泄漏量允许值 1~6 滴 / 秒)
填料受到压盖轴向压紧后, 填料即行压缩而向内端移动。填料受力有:轴向压紧应力Px和 D Px, 径向压紧应力 Py和摩擦力 F1 、F2 。力的平衡方程式为:
由公式(2)可知,轴向压紧力与介质压力大小成正比,且与填料的摩擦系数、侧压系数、填料长度、厚度有关,为使密封效果良好,填料的摩擦系数应小,侧压系数大,填料长度可小,厚度(径向厚度)大,并要求压紧力小。
填料函长度 L=40mm,选用的四氟盘根需要3 个才能充满填料函,且有部分超出。径向厚度为 10mm。膨胀石墨侧压系数K=0.28~0.54,浸润滑脂的填料 K=0.6~0.8
成型填料的运动摩阻及启动摩阻随介质压力增高而直线上升, 也随预压缩率增高而上升。运动摩阻对轴杆运动速度不敏感,而启动摩阻随轴杆运动增高而下降, 随着停车时间越长,运动摩阻变化不大,而启动摩阻将上升数倍(对挤压型密封尤其显著, O 型圈就是典型的挤压型密封),也受介质润滑性影响。
石墨主要组成为碳, 其化学特性呈惰性,除强氧化剂外, 几乎对一切无机及有机介质均耐腐蚀。 硝酸铵为强氧化剂,故此处选择石墨四氟盘根不适宜,加剧了密封的失效。另由于该泵处于生产系统起始端,且高浓度硝铵溶液易结快,一停泵如若不使用高温蒸汽吹除,泵体内部将会产生大量结晶块, 造成泵的失效。而由于填料密封的固有特性,启动摩阻将成倍上升,从而轴向压紧力降低,造成密封泄漏量增加, 启停多次,并带压高温蒸汽吹除,进一步增大泄漏, 终是导致石墨四氟盘根密封彻底失效。
后改用聚四氟乙烯盘根密封,同样由于填料密封的问题,使用效果也不理想,泄漏问题仍然很严重。
4 改进措施
根据填料密封的固有失效原因, 我们考虑更换密封形式为集装式机械密封,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造探讨:
(1)改变密封结构形式
由于介质是无杂质的硝铵溶液,从密封结构上来看采用静环补偿比动环补偿更为适合,冷却可采用静环背冷结构,可解决普通机封带水冷却影响介质浓度的问题。根据该泵的具体工况条件,我们选用了集装式单端面机械密封,其结构特点如下:
集装式结构,安装没有认为误差;全部O型圈或固定不动或在非金属、不磨损表面上移动; 摩擦副密封接触面与轴精确垂直;整体式传动销没有脱落的危险; 接触面采用液压平衡原理,摩擦生热少; 冲洗接口(可选) 可以 3 6 0 。转动,易于接管; 可调节压盖,无需改动就可配合常用的螺栓布局。
通过自动锁紧环实现精确定心,定心箍使安装和日常维护变得极为方便,维修时只需更换备件包(包括动、 静环、 O 型圈、弹簧等)金属部件不需要更换,大限度降低维修费用。
静环和轴套的间隙不在介质侧, 保证了静环轴向补偿的灵活性。弹簧位于辅助密封圈外侧与介质完全隔开,避免弹簧的腐蚀和卡涩。
(2)改变摩擦副材质,去除密封冲洗卡式密封动环和静环材料均采用碳化钨,碳化钨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硬度,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,这就使其难以造成损坏,同时碳化钨摩擦副具有优良的导热性, 线性膨胀系数很小,使其能够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持良好的密封性。 辅助密封环材质我们选用氟橡胶 FPM2461,它耐腐蚀、弹性好,至高工作温度为 260℃。
我们选用的这款集装式单端面机械密封在无自冲洗的条件下, 完全可以正常运行, 既能降低冲洗带来的能耗物耗损失,又能简化机械密封的日常维护 。
5 结语
通过对泵机械密封结构的合理选型,结合选用合适的摩擦副、辅助 O 型圈材质,提高了机械密封的使用性能。降低了设备维护和维修费用,保证了装置的连续稳定生产 。
【参考文献】
[1] 胡国桢.化工密封技术[M].北京.化学工业出版社,1994.
[2] 邵泽波.化工机械及设备.北京.化学工业出版社,2002.
[3] 马长福.实用密封技术问答.北京.金盾出版社,1995.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,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!
更多四氟盘根、高温盘根及芳纶盘根的知识欢迎访问四氟网